不能进攻,不能撤退,不能防守,不能回到家乡,不能留在城市...这是目前许多年轻人的现状。他们说他们是漂浮的无根人。
正如俞敏洪最近在现场对话心理学教授彭凯通常所说:事实上,人们的退却越来越少,甚至没有退路...在各种因素下,他们只能前进。
当焦虑被理解后,年轻人纷纷留言:城市无法容纳身体,故乡无法放下灵魂,老俞,扎心!
2022年的年轻人,除了焦虑之外,更是无可奈何。大城市里的年轻人没有退路。
01 毕业即失业,最惨应届生
在表哥的影响下,23岁的王某的理想是毕业后去大城市做程序员,在大工厂拿高薪...可惜他是2022年毕业的,所以这一切都变得遥不可及。
对他来说,毕业似乎是失业了。很少有人在提交数百份简历后进行互动,因此他们只能不断降低要求。现在他仍在为在家乡找一份稳定的周末工作做准备。几天前,当王某看到一家汽车公司破坏了20名新生的热门搜索时,他不禁叹了口气。也许他们是不幸的一代。也许这一特殊年份的理想是一种奢侈。
根据教育部的数据,中国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超过1000万人。在人数庞大、疫情反复+经济形势严峻的影响下,2022年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,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、公开考试还是就业。对应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提出以下建议:
明确的方向——研究生入学考试、公开考试、就业和创业?这四条路中没有一条是容易的。对于那些处于人生新起点的新生来说,此时的选择更为重要,这可能决定了你的人生方向。花足够的精力去选择你愿意花10000小时做的事情。选择应该基于你自己的兴趣和理想,以及你周围前人的现状。你也应该考虑当前的就业状况。你应该多交流,多思考。只有当你有了一个好主意,你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。
提高自己——目前,许多学生可能面临找工作或准备考试的窗口期。即使没有什么事可做,也不要让自己无所事事。作为一名新员工,有很多东西需要改进。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学习相应的技能或获得相关证书,结合你的职业规划来提高你的优势。
稳定的态度——应届毕业生的身份非常有利于参加公开考试进入大工厂,许多职位只对应届毕业生开放,所以签署三方就业协议要谨慎。抓住学校招聘的机会,职业目标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,但不要因为匆忙而随机发送简历,甚至大大降低要求,保护他们的五个社会保险和一个住房基金和其他权益。除了考虑福利待遇外,我们还应该更加关注工作岗位的增长和行业前景,并制定长期的职业规划。
只有巩固基础,我们才能取得成功。今年的毕业生注定是非凡的一代。2022年,我希望你努力工作,但不要担心,因为当你年轻的时候,有可能冷静地处理它,等待花开。
02 大龄转行,三思而后转
26岁的李某在教育培训行业当了三年导师。双减后,她见证了公司的一批又一批裁员,最终迎来了自己的辞职。
与往年不同的是,由于行业和疫情的影响,今年的求职尤其困难。失业五个月后,新工作没有进展。上周,李某看到一家教学和培训机构声称不招聘25岁以上的老教师的消息非常焦虑。
由于年龄经验等因素,她渴望留在大城市,看着空窗期越来越长,李某想到转行,也犹豫不决。
一般来说,一个人需要3~5年才能真正进入一个行业,大约需要10年才能掌握。转行意味着你必须放弃以前的所有积累,从零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。在做出决定之前,你应该认识自己,看看市场,权衡成本,想办法撤退。关于职业转变,有两个建议:
避免情感转行——想想当前行业的积累和前景,以及转行的原因是否是冲动。许多人急于摆脱困境,在压力下盲目转行。因此,他们不了解新领域的行业规则,无法适应工作模式和节奏。他们把自己推到另一个坑,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代价。
选择控制变量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。建议不要追随热门行业的潮流。任何行业都将面临衰退。在选择一个行业时,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时事和新闻,并始终关注国家政策。锁定行业后,我们还应该做更多的研究,利用我们周围的联系人,与目前从事该行业的人进行更多的沟通,学习经验。在确定方向后,我们还应该控制变量、行业、职位和等级。最好不要一起改变,否则我们将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跳槽穷三个月,转行穷三年。大龄转行,请三思而后行。要有成功的决心,也要有失败的后路。
03 大城市VS家乡,何处是归途?
32岁的徐某在北京的薪水超过2万元。虽然他能比在家乡赚得多,但这远远不足以支持他在大城市的立足点。经过反复思考,他终于决定回到家乡,但他在一个小城市的生活似乎并不比北京容易多少。
要找到一个私人公司的职位并不容易,工资只能支付4.5万美元,而且没有五个社会保险和一个住房基金。最重要的是,这里的工作很无聊,这让徐某每天都非常绝望。
从北京到家乡,徐某似乎跨越了整个宇宙。大城市的前进道路不确定,小城市从头开始更加困难。无法放下北京的身体,无法容纳灵魂的家乡,没有金钱和背景的年轻人会去哪里?
留在一个大城市——如果你有出色的技能和强大的抗压能力,并且对目前的工作感到满意,建议你更加努力。毕竟,大城市更有可能。大城市稳定后,资产增值和个人发展将得到城市的帮助,后代的压力将相对较小。
回到家乡生活——回到家乡并不意味着平躺。许多人会选择在大城市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专业能力,回到家乡买房结婚,参加职业考试。离家很近,压力很小,照顾父母也很方便。然而,小城市也面临着经济压力。如果没有稳定的工作,情况会更加困难。
无论是在大城市寻找梦想,还是在小城市坚持下去,前进都是不可避免的。所谓的撤退只是另一个前进的方向。也许对更多的人来说,离开家乡去大城市是为了更好地回来。
04 35+岁困局如何突破
对于35岁在大连定居的广某来说,压力来自工作和生活。有四位老人要供养,两个孩子要上学。这是一个不敢随便停下来的年龄。
我在目前的公司工作了近10年,工作年限越来越长,但我的薪水和泰山一样稳定。新领导人比自己小两岁,新员工的收入也比自己高。最近,他的心态极不平衡。
广某也想换工作。毕竟,这是加薪最快的方式。在提交了一段时间的简历后,他终于明白,35岁在工作场所不再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年龄,甚至没有办法参加公务员考试。
35岁现象不仅是个人发展的瓶颈,也是职场生态的现状。人们会变老,工作场所不可避免地存在年龄歧视。工人应该如何避免年龄上限的困境?
认真考虑行业——所谓年龄上限有一定的行业属性。一些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受欢迎,而一些行业更喜欢年轻人。一切都是预先建立起来的,没有事先就被抛弃了。在选择工作或转行时,除了工资等短期收获外,我们还应该考虑行业的年龄上限。
在信息时代,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满足工作场所的要求。晋升是突破年龄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:工程师可能在30岁时达到上限,经理大约在40岁左右。随着水平的上升,年龄上限将会越来越高,甚至会消失。如果你不能走上晋升的路线,你不妨走上专家的路线,成为一个稀缺的人才。对于公司来说,你的更换成本越高,你的工作道路就越稳定。
35岁的状态、晋升和加薪应该是什么?中年危机?逐渐油腻...事实上,道路是由你自己选择和突破的。人生的轨迹是不同的。只有制定好计划并不断改进,你的事业才能顺利进行。
05 没有撤退可言,不如前进再说
每一个时代都是一段新的旅程,每一代人都面临着新的挑战。气候异常,病毒肆虐,2022年的旅程并不顺利;2022年的就业困难、失业和债务转移也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。
但是,我们坚信,困难只是暂时的,没有任何撤退,不如再往前走。扛着疫情,必将所向披靡。
#今日话题#疫情过后你的工作怎么样?工资受影响了吗?职业规划还在正轨吗?让我们在评论区来谈谈你此刻的想法感受吧。